发布时间:2025-10-15 18:08:12    次浏览
70%的儿童意外发生在家现象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一个统计报告,说中国每年有240多万14岁以下的小孩因为意外伤害死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年有几十万个家庭要忍受巨大的悲痛,可能几代人都会陷入无尽的哀伤中!在我的急救生涯中,我抢救过无数病情危急的患者,但最让我痛心的,莫过于见到孩子遭受意外伤害,甚至死亡,例如两三岁的孩子不小心被花生、瓜子、果冻等异物卡住而窒息;由于家长的疏忽大意,孩子被烫伤、烧伤,或从楼上摔下;放暑假出去玩耍,孩子落水、溺水……这些意外伤害,都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有关数据显示,儿童的意外伤害70%发生在家里。异物窒息、烫伤、溺水等是导致孩子受伤致死的重要原因。问 题为何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却越来越多?作为监护人,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力为何如此薄弱?科 普一方面是很多家长缺乏监护意识。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即使做了父母,可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加上又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照顾孩子更是毫无经验;而如果由家里的老人来带孩子,虽然他们的经验稍微丰富一些,但因为其护理观念老旧,加上反应过慢,也可能无意中让孩子受到一些伤害。更主要的是另一方面,面对意外,很多家长不会急救,或仅凭经验、感觉对孩子施救,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会加重孩子的伤害,后悔已经晚了。记得有一次,一位妈妈刚刚给暖壶灌完开水,顺手就把暖壶放在五斗橱上了,心想五斗橱这么高,孩子才刚满1岁,绝对够不着。没想到刚刚离开几步远,就听“嗵”的一声,孩子立即哇哇大哭起来,怎么回事儿?孩子的妈妈跑过来一看,暖壶掉地上了,开水浇了孩子全身。暖壶搁那么高,怎么掉的?答案就是五斗橱上面铺的台布。孩子一揪台布,暖壶就从上面掉下来了。不要小看台布,我还碰到过有的孩子扯台布把放在上面的刀子、剪子扯下来,结果把脸划伤了,或是把脑袋扎了。问家长们的时候,他们都说万万没想到。所以,我建议有孩子的家庭就别铺台布了,以防万一。更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给窗户加装护栏,有没有必要?如果家里有小孩,无论住在几层,窗户、阳台等都应该安装护栏,不只为了防盗,更是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从几层甚至几十层的高楼掉下去的事情,那真是凶多吉少。另外,安装防护栏不是简简单单安装好就可以了,有很多细节上的讲究。比如,护栏要么是封闭式的,要么高度不能低于1.1米,否则孩子很容易爬过去;护栏栏杆的间距不能大于11厘米,否则孩子很容易钻过去;还有,护栏必须是纵向的,要是横向的,不就等于给小孩安装了一个梯子吗? 对于专门的儿童活动场所,如幼儿园等,建议地面最好用木板,并铺上地毯,所有家具都做成圆角。孩子摔在水泥地上肯定比摔在铺有地毯的木板地上要严重;而圆角和尖角的家具,肯定是圆角对孩子来说更安全些。这些常识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基本保障,谁能说不重要?否则,孩子很容易处于危险当中,作为家长,应该格外警惕。从孩子一出生,很多家长就想着如何注重孩子营养、早期教育等问题,但比起这些来,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应该放在第一位。 不能乱给孩子喂东西吃案例逢年过节,也是急救中心最忙的时候,一家人难得聚在一块儿,平时不喝酒的人一高兴也会多喝几杯。孩子更是得到全家人的关注,奶奶抱抱,爷爷亲亲,叔叔哄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隐藏”的危险就来了!2014年春节,有条消息在微博上被网友疯转:一个2岁半的小娃娃被亲戚喂了一颗开心果,结果开心果就进入了气管,孩子立马呼吸不畅,脸憋得青紫,家里人吓坏了,赶紧送医院。尽管接受了气管切开抢救,但孩子还是没有被抢救过来。很多人都斥责那个亲戚说他手贱,但大家仔细想一想,在这之前,又有多少人知道不能乱给孩子喂东西吃呢?又有多少人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呢?如果那一大家子人里面,有一个人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并能及时实施,或许开心果就不至于要了孩子的命。数 据抽样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占0-14岁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吸入异物又是造成儿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为0-4岁的孩子。为什么孩子的气管如此容易进异物原因在于喉咙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咽喉是人体“气道”和“食道”并行的地方。所谓“气道”,就是吸入与呼出气体的通道,也就是气管,只供气体通过,容不得任何其他液体、固体物质进入;而“食道”则是吞咽食物的必经之路,也就是食管,同样,气体也不应进入,如果较多的气体进入食管,可能会导致腹痛、腹胀等症状。异物进入气道后,孩子会出现一些有特征性的症状,家长要能马上识别出来,以便迅速进行急救。如果进入气道的异物较大,把气道完全阻塞,就是说气道里面完全堵严了,机体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孩子马上会出现“三不”症状:不能咳嗽、不能呼吸、不能发声。接着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烦躁不安,大脑就会严重缺氧,意识丧失,心跳也很快随之就停止了,情况非常紧急。如果异物较小,进入气道后,孩子会马上出现剧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异物也可能因剧烈咳嗽或由肺内的气体从气道被冲击出来,也可能冲击不出来,甚至越堵越厉害,导致孩子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如果异物已经进入一侧气道(多见于右侧),孩子会出现咳嗽、喘鸣,之后还可能引发肺部炎症。如果误入气道的异物含有脂肪酸,如花生米、杏仁等,则气道炎症会较明显,孩子会咳嗽、咳痰;如果误入气道的是小纽扣、小弹珠等较小的异物,刚开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数周或数月后,孩子会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病症。对于反复不愈的支气管炎、肺炎,父母要特别注意,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 气道异物,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我个人看来,从危险程度上讲,气道异物梗阻导致的气道完全阻塞是仅次于心脏骤停的急症之一,所以要分秒必争,及时施救。怎么救?国际上通用的气道异物排除法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是一位美国的外科大夫。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的意外死亡中,气道异物窒息排在第6位,这让他感到很震惊。当时美国的医生在急救时多采取拍打背部的方法,认为这样能够把异物拍出来,或者用手指直接伸到患者咽喉里去抠,结果越弄越深,效果并不好。鉴于此,经过长期摸索,海姆立克发明了“腹部冲击法”。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推荐,到1979年,短短4年时间里,美国就有3000多人因这种方法被抢救成功。到目前为止,此方法至少救活了10多万人的性命。《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教授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成人气道梗阻的“海姆立克法”上腹部冲击法此法是通过冲击上腹部而使膈肌瞬间突然抬高,肺内压力骤然增高,造成人工咳嗽,肺内气流将气道内异物冲击出来,从而解除气道梗阻。有两种方法:成人立位或坐位上腹部冲击法和成人卧位上腹部冲击法。成人立位或坐位上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楚的成人患者。患者取立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腿在后伸直;同时双臂环抱患者腰腹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肚脐上两横指,另一手固定拳头,并突然连续用力向患者上腹部的后上方快速冲击,直至气道内异物排出或患者意识丧失。成人卧位上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丧失的患者。抢救者骑跨于患者大腿两侧,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的正中部位,另一手重叠于第一只手上,并突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上腹部的后上方冲击。每冲击 5次后,检查一次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立即清理出来;如无异物,继续反复进行。胸部冲击法此方法适用于肥胖者或孕妇,同样有立位或坐位胸部冲击法和卧位胸部冲击法两种。立位或坐位胸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楚的肥胖者或孕妇。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腿在后伸直;同时双臂环抱患者胸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两乳头之间,另一手固定拳头,并突然连续用力向患者胸部的后方快速冲击,直至气道内异物排出或患者意识丧失。为什么要把腿插在患者两腿之间呢?第一,可以起到稳定的作用;第二,如果患者的意识丧失了,可以让他坐在腿上,随即将其身体平放在地,继续抢救。这样既省力,也不会造成患者摔伤。卧位胸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丧失的肥胖者或孕妇。施救者跪在患者任何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重叠其上,双手十指交叉相扣,两臂基本伸直,用力垂直向下冲击。每冲击5次后,检查一次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立即清理出来;如无异物,继续反复进行。成人气道梗阻自救法如果发生气道异物阻塞时,周围没有人帮助,一定要在两三分钟之内,趁着自己意识还清楚的时候赶快自救!可以利用桌子、椅子、床头,或是比较宽的窗台,顶在脐上两指位置,仰头,把气道拉直,伸直脖子,用力冲击,把异物冲出来。·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法婴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可采用背部拍击法及胸部冲击法,一手固定婴儿头颈部,面部朝下、头低臀高;另一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区 5次,再将婴儿翻转成面部朝上、头低臀高位;或用食指、中指连续按压其胸骨下半部 5次。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本文选自《救护车来之前,你能做什么?》 编辑/陈品实习编辑/张明明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墅”(Joy-Reading-Room)长按下方二维码便可立即加入悦读墅微信交流群,更有赠书活动等你参加